人间的事,只要生机不灭,即使重遭天灾人祸,暂被阻抑,终有抬头的日子。个人的事如此,家庭的事如此,国家、民族的事也如此。
——丰子恺
在党中央高度重视与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强有力的防控、救治下,大家同舟共济,共克时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初步遏制,但是我们依旧不能懈怠,不断变动的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每个人的心,除复工复产士外,减少不必要的外出依然是明智之举。“以艺战役”可谓宅家的一剂良方。今天,让我们在丰子恺简洁而有深意的漫画作品之《生机》中感受艺术的力量。
一、作者简介:
丰子恺(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清光绪二十四年生,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石门镇人。原名丰润,又名仁、仍,字子觊,后改为子恺,笔名TK,以中西融合画法创作漫画以及散文而著名。师从弘一法师,学贯中西。是中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书法家和翻译家。他的漫画幽默风趣,流传广泛,深受人们的喜爱。
十年浩劫期间,丰子恺被林彪、“四人帮”加上莫须有罪名,遭到残酷迫害,身心备受摧残。1970年初他患重病,卧病半年。病愈后,他不顾迫害,仍坚持作画,并从事翻译。但由于长期受折磨,患了肺癌。1975年9月15日,丰子恺在阴霾蔽日的情况下含恨长逝。即使经历了一生的起伏与不公,他的画里却丝毫不见戾气,只有一如既往的豁达坦然。他用美术创作来表示他的正义感和斗争精神。
二、作品赏析:
当年经过芦沟桥事件后,丰子恺在在1938年创作了《生机》这幅画。画面简洁生动,仅展现出三个物体:残墙、绿芽、红蜓。在阴暗的残垣断壁处发出一颗嫩芽,蜻蜓振翅而来,一静一动,一红一绿,寥寥几笔勾画出两种生命,交相辉映。强烈的生命感跃然纸上这难道不是象征着一种新的希望吗?墙的象征应该是指“我”的环境与周遭,整个旧中国的社会面貌,新芽从阴暗的墙缝里顽强地怒放生命、窥探着外面的世界,墙像牢笼一样,但他束缚不了“我”对世界的认知和探索。于是“我”得到了新的思想新的观念 我发现了新的世界,也就是画中蜻蜓 这种喜悦于是变成了新的生命——“生机”。那向往外面、渴求阳光的绿芽正逐渐展开,尽力的向上、向外挣扎。这一丝的向往,伴着一丝的希望,或许仅仅能求道、到一米阳光,一滴甘霖,但——那从砖缝中迸溅出来的强大的生机,正不知疲倦的使她伸展。墙代表强大、残破和艰难多变,重重的挤压,类如佛教里的悲、苦、疾、难。而芽草是卑微柔弱的,却在拼力生长,正是墙的强大与压迫,突显弱小者的力。生命在于悲苦中的坚守,在于一种自足,在于一种萌发。墙是焦墨粗笔直线勾勒成方形,而芽草的用笔是细弱的曲线,尤显可怜可爱,给人以“无限生机、生生不息”之感。
艺术之光,照亮世界!丰子恺的画简洁而不简单,生动有趣且富含哲理,总有些细节在不经意间触人心弦。《生机》启示我们:平凡生命中蕴含着不平凡的力量,成长之路既要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又要敢于面对曲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生活总有不易,疫情下的生活和以往相比,有诸多不便,可能会让人感到压抑、烦闷或躁动,但万不可疏忽大意,一定要做好各方面的防护,对内防病毒扩散,对外防输入风险。艺术伴你修炼一颗温柔、坚韧、勇敢的心!青春战疫、不负韶华,愿疫情早日结束,愿我们明天就在春天里、在阳光下、在花香中自由呼吸、快乐学习……
贵阳一中艺术中心
刘霞
上一篇:国务院公告:2020年4月4日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
下一篇:关爱不止,一中“快递” ——贵阳一中教材发放工作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