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贵阳市第三届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思政”联合教研活动在贵阳一中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贵阳市教育局主办,贵阳贵安第二批高中政治学科带头人工作站、贵州省德育委员会和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协办,贵阳市第一中学承办。贵阳贵安第二批高中政治学科带头人工作站成员及进站教师、贵阳市高一高二部分教师、大方、罗甸、关岭等教师代表共同参与,贵阳市分管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姚红路及贵州省公民道德建设促进会相关专家莅临活动现场。
姚红路副书记现场听课
这场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温度的教学盛宴,以“法律+逻辑”为主线,通过公开课展示、教师评课、专题讲座等多元形式,探索新时代思政课堂的创新范式。
议程一:课堂观摩——当法律逻辑遇见思政温度
三节公开课如三束光,照亮“法律+逻辑”的融合新路径。在本次教研中老师们首先共同观摩了贵阳市第一中学吴曦、惠水县第一高级中学龙吟、贵州省铜仁第一中学余宏伟三位老师执教的关于法律与逻辑相融合的公开课。
吴曦老师执教的新课《民事权利与三段论推演——以老字号商标权纠纷为例》以成都同德福合川桃片有限公司与重庆合川区同德福桃片有限公司的商标权冲突案件为切口,将抽象法律条文转化为可感知的真实案例。通过剖析成都与重庆两地同德福公司的权益冲突,引导学生用“侵权构成要件”分析现实问题,并以“司法三段论”逻辑推演为工具,让法律思维与逻辑思维在案例拆解中“落地生根”。
贵阳市第一中学吴曦老师课例展示
龙吟老师执教的《正确运用简单判断——天降酒瓶该如何破案》,以湖北襄阳“天降酒瓶案”为现实切入点,以案件侦破过程为线索,巧妙串联起性质判断与关系判断的逻辑知识。课堂上,学生通过分析民警对案件的推断过程,深入掌握逻辑规则;在辨别嫌疑人口供真假、锁定嫌疑人的思维训练中,切实提升了逻辑推理能力。
惠水民族中学龙吟老师课例展示
余宏伟老师执教的《运用逻辑思维方法解释民事法律关系问题——法律:逻辑与经验的完善融合》以“鱼塘承包商与餐馆的民事纠纷”与“南京彭宇案”情境为载体,创设模拟法庭、模拟检察院等沉浸式活动。学生在演绎推理与类比推理的实践中,不仅理解法律逻辑的严谨性,更通过案例背后的社会治理智慧,厚植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让思政教育从“知识传授”升华为“价值塑造”。
贵州省铜仁第一中学余宏伟老师课例展示
议程二:思维碰撞——评课与讲座中的专业进阶
课堂展示后,教研活动进入深度交流环节。首先,由贵阳市第一中学周波老师进行评课,他高度肯定三节课“法律为体,逻辑为用,思政为魂”的设计理念,指出“法律的生命在于逻辑的自洽”,三节课既契合大单元教学趋势,又紧扣高考“情境化、综合性命题”的导向,通过活动型课堂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真正将“立德树人”落细落实。此外,周波老师还针对三位老师的授课给出了指导性建议。
而后由贵州大学杜明强副教授开展讲座,为老师们解锁民事法律关系的深层逻辑。杜明强教授以“民事法律关系中的要点解析”为主题,对高中《法律与生活》课本中的法律知识进行了要点解析,并结合典型案例,从法理层面解读法律逻辑与生活经验的辩证关系,为教师拓宽专业视野。
贵州大学杜明强副教授开展讲座
最后,贵阳贵安第二批政治学科带头人工作站站长、贵阳一中副校长谭美金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总结,并对思政教师队伍建设蓝图进行了展望。她呼吁教师们以本次教研为起点,深耕思政融合新课堂的实践探索。
贵阳一中谭美金副校长进行教研活动总结
此次联合教研,既是一次教学技艺的切磋,更是一场思政育人的思想盛宴。三位教师的课堂实践展现了“法律意识与逻辑思维相融合”的教学智慧,专家的点评与讲座则为教师提供了“学科逻辑与思政逻辑相统一”的宝贵的经验。教育是一场温暖的遇见,也是一场漫长的修行。期待更多思政教师以此次教研为契机,在“融合”与“创新”中寻找教学突破点,让思政课堂成为点燃学生思想的“火种”,照亮成长之路。
图文|李红 张薇
编辑|李游佳
一审|张薇
二审|赵爽
三审|张忠华 谭美金
上一篇:【校友联络】“贵港青年一家亲之足球交流之旅”在香港举行
下一篇:【丘成桐少年班】第三期家长讲堂 心灯照前路:阳明心学与少年成长对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