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江口河畔渡船的求学之途
到杏坛巷一号
再到如今的观山湖畔
贵阳一中
秉承“勤慎朴实,自强不息”的校训
“一中人”演绎着一个个美好的故事
10月14日上午,贵阳一中李莉副校长在高二组团学习空间举行了“知校史,明校情,共成长”为主题的活动,贵阳一中国际部全体青年教师及高一国际部学生到场学习。
作为一中人,我们代表一中、代表贵阳、代表贵州,更是代表中国。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需传承中国文化、弘扬时代精神,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家乡故事、讲好一中故事,做文化自信的践行者。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李莉副校长讲一中故事。
李莉副校长向同学们介绍了百年一中发展的沿革,让同学们更加了解百年一中熠熠生辉的历史文化。贵阳一中肇始于清嘉庆五年(1800)布政使常明创建的正习书院、正本书院。在1906年由晚清礼部尚书李端棻联合在黔名仕于德楷、华之鸿、任可澄、唐尔镛五位创始人于南明河畔立校贵州通省公立中学堂。1950年,合并省立贵阳中学、私立中山中学、国立师院附中、私立伯群中学,称贵阳一中。2002年,贵阳一中成为贵州省第一所省级示范性高中。百年以来,贵阳一中循五校良凤、教泽源远流长,成就了万千桃李,无数杰出校友毕业于此。
李莉副校长向同学们分享的创始人们的先进事迹,勉励同学们要珍惜美好的青春时光,培养严谨务实的学习习惯。同学们一边听,一边记录,一边思考。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HTML5 video 标签。
李莉副校长用贵阳一中十大修养内容(尊重、忠诚、勤俭、谦和、友善、互助、快乐、强健、毅勇、整洁)勉励同学们,用三年的时间去塑造优秀自我,以美德浸润成长、培养健全人格,求真向善发展,这些都是贵阳一中赋予你们特殊的标记。
你有没有想过,要成为一个怎样的青年,如何度过自己的青春?李莉副校长用视频《觉醒年代》里中的他们,给同学们最好的启示。
(视频来源于:人民网客户端)
风雨百年,“奋斗”是一代代青年的人生座右铭。
李莉副校长还分享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基础教育描述时提出的“五个学会”,希望同学们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学习和掌握。学会求知,在实践和认识中探寻;学会做事,将所学知识应用来解决问题;学会共处,了解自身、发现他人、尊重他人,与人和社会和谐相处;学会做人;学会改变。
立德树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通过本次李莉副校长带来的“知校史,明校情,共成长”主题活动,使同学们感悟了一中力量,一段段一中故事和一中人激励着同学们更加努力学习,不断提升品德修养,牢记青春使命、砥砺前行。正如李莉副校长提到的“五个学会”,希望在未来的生活中,青年教师和同学们都能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处、学会改变。力争成为一名讲好一中故事,讲好中国故事的中国青年。谨记,“一中人”永远勤慎朴实,自强不息。
图片:张慧
视频:人民日报客户端
撰稿:张培玉
排版:张培玉
审稿:王妤
审核:李莉
上一篇:已经没有了
下一篇:十一月,加方校长致同学们和家长们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