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老师是我们的‘老父亲’。”
“田老师有点凶,又有点和蔼。”
“田老师很亲切,我们都是他的‘田家军’。”
在贵阳市清华中学,记者见到了同学们口中的“老父亲”田老师——田果。穿着蓝色衬衫、西装裤、小皮鞋,看着从学校校园中由远及近的他,本以为是一位很严肃的老师,但他脸上的笑容和偶尔蹦出来的方言,却让人感到无比的亲切。
2005年,田果作为花溪区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到清华中学任教,一直担任班主任及语文老师。44岁的他,自1993年参加工作以来,便一直奋斗在教育一线,陪伴无数桃李走过秋冬,迎来春夏。
“扬长避短,找准学生定位”
近三十年的教育经验,让田果面对学生的时候形成了独特的教育教学方法,而“扬长避短”是他在教学和班级管理中常用的“法宝”。
学习上,他实行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方法策略。比如成绩优异的同学,他不会过分约束,反而给予其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从而培养学生钻研求索的能力和意志;对于后进生,他则会通过座位调整靠前、课堂经常提问、自习时间加强监督等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夯实基础知识。
班级管理中,田果会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组织能力,安排好每个学生的“工作”。如好动而体魄强健的学生,可以成为体育委员;多艺而善于展示自我的学生,可以成为文艺委员;热情而富有责任心的学生,可以成为生活委员。
田果说:“所谓‘扬长避短’就是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优势,帮助他们找准自己的定位,进而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C’位,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闪闪发光。”
“尽己所能,助力学生圆梦”
在日常生活中,田果的关心与爱护,激励着离家数百里,只身来贵阳求学的他们努力学习,奋勇拼搏。
2017-2020年,田果带的是学校的宏志班,班上大部分学生来自地方县份,贫困学生较多,田果尽己所能地为他们提供一些经济上的帮助。同时,他还向同事、社会爱心人士,发出“关爱贫困学生,圆梦贫困学子”的倡议。三年间,共帮助贫困学生88人次,累计金额达14000余元。
期间,田果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叫小潘的学生。那是一个寒冬,教室里,大家都穿得“圆滚滚”的,仅着薄薄单衣的他格外“显眼”,得知他没有一件可过冬的棉服时,田果心疼不已,却并未多言,而是默默买好衣服,悄悄送到小潘的寝室中。
同学们也纷纷表示,田老师就像爸爸一样,时常会问他们生活费是否够用、生活学习上有没有困难、最近心情怎么样……田老师是大家公认的爱操心的“老父亲”。
“紧跟潮流,提升专业技能”
从“小田”到“大田”,再从“大田”到“老田”,变化的是年华逝去后眼角出现的皱纹和逐渐稀疏的头发,不变的是一颗赤忱滚烫的心和一份不悔的理想追求。
从教以来,田果在沿用传统的板书教学时,也积极学习新的教学方式,并将板书与视频、PPT等融合开展教学。他说,教无定法,取长补短,才能探索更多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与此同时,田果教学成果也颇丰。他先后发表了教育教学论文《谈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高中语文教学成绩现状及面临的难题》,编撰教学专著《深度解密高考作文“三点一线作文训练法》、《高分作文一本通“高考作文升格攻略”》等。
田果数十年如一日在杏坛中深深耕耘,培育了无数桃李芬芳,获得了家长和学生的高度赞扬。
“深耕教育,家人全力支持”
工作中,田果爱生如子,兢兢业业。但在生活中,他对自己的两个孩子却倍感愧疚。
2018年,田果和大女儿都是“高三”,同年5月,大女儿要去北京参加北京大学的自主招生,在陪女儿和陪学生的选择中,最终他选择让妻子陪女儿去北京,自己则坚守一线,不缺位班级管理。作为父亲他是“失职”的了,但令他倍感骄傲的是大女儿不负所望考取了北京大学。
田果坦言,作为父亲,他是愧对两个女儿的,因为“时差”,甚至有时一个周也见不上一面。每一天女儿们尚在熟睡之时,他便乘着破晓的光亮赶至学校,和学生一起开启早读时光;晚上孩子们已经酣然入睡,他才伴着孤月清辉回到家中。他说,很感谢27年来家人的支持与理解,家人是他深耕教育最坚实的后盾。
上一篇:贵阳好老师赵发勇:做照亮山里孩子前行的“小太阳”
下一篇:贵阳好老师马豪:学生是天使,我只不过是为天使修补翅膀的人